深圳市中国慈展会发展中心
深圳国际公益学院
北京大学公民社会研究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
億方公益基金会
中国人民大学尤努斯社会事业与微型金融研究中心
执行机构
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公益金融与社会创新中心
深圳市社创星社会企业发展促进中心
2017年12月03日

2017年中国慈展会社会企业认证
工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对于正在奋发向上、砥砺前行的中国公益事业来说,也意味着将站在新起点开始拥抱新时代,走向新征程。
随着社会企业理念被越来越多的社会工作者、社会企业家和社会创新者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直接推动了社会企业在中国的落地和发展。人们开始认识到除了传统的政府、市场和社会组织以外,原来还存在着许多“以企业家精神和创新的手段来可持续解决社会问题,并以解决社会问题为机构成立的主要目标,且成果清晰可测量的机构”,我们将其称之为社会企业。
社会企业已经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有了诸多先行的实践,据统计仅是英国就有超过7万家社会企业,西班牙有超过5万家社会企业在提供各项服务,这些社会企业得到了来自政府、基金会、企业、社会影响力投资机构及民众的认可与支持,已经成为有效补充政府和市场失灵,解决和推动社会与环境目标改善的重要力量。
2017年中国慈展会社会企业认证由深圳市中国慈展会发展中心联合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北京大学公民社会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億方公益基金会、中国人民大学尤努斯社会事业与微型金融研究中心共同主办。具体执行工作由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公益金融与社会创新中心与深圳市社创星社会企业发展促进中心执行。
结合十九大提出的“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精神,认证办公室提出了“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企业”的理论。在国家和人民关注较多的养老、青少年教育、社区服务、扶贫、环保、科技创新等领域重点开展社会企业认证与服务工作。

2017年度中国慈展会社会企业认证工作概要
一、社企认证标准优化
中国慈展会社会企业认证秉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独立运作,专业服务”的工作原则,在延续往届由民间独立运作,择优评选的基础上,主执行机构走访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成都、南京、香港等多地,并与国内外各界专家及60多家社会企业进行充分交流,精心修订出台了《中国慈展会社会企业认证手册(2017)》、《中国慈展会社会企业认证办法(2017)》及《中国慈展会社会企业认证评审手册(2017)》等相关认证手册等资料。
本届社企认证工作以服务社会企业为导向,结合实际情况,尊重行业科学发展,逐渐明确认证工作的基本思路——即以社会企业认证为入口,短期内以推动中国社会企业数量增长为目标,中期以提高社会企业生存质量为目标,长期以推动中国成为社会企业强国为核心目标的战略方向。
在实际认证工作中,明确了社会企业定义,即“社会企业是以解决社会问题为首要目标,以符合企业家精神的方式创新性解决社会问题的企业或社会组织”。在社会企业判定标准上明确提出了包括“申报资质,社会目标优先及不漂移的机制性设计,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具有创新性且成果清晰可测量”的四项基本原则。同时依据社会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接各界资源并按阶段按需求给予社会企业从认证到空间、能力建设、社企治理、传播、产品对接及社企金融等1+6专业服务。
二、社企认证主要成果
认证工作自今年6月启动以来,共收到来自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的510家企业和社会组织申报,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超过300%。按照《2017年中国慈展会社会企业认证办法》,经过对申报机构的资格审查、尽职调查和终审打分,最终有106家申报机构获得“2017年度中国慈展会社会企业认证”,其中:金牌社企10家,中国好社企58家,社会企业38家,涵盖领域包括养老、教育、青少年关爱、环保、无障碍、农村发展等14个社会服务领域。
三、社企认证的统计分析
本次社会企业认证工作申报渠道多元广泛,得到了来自第六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社创之星大赛、中国养老产业联盟、中国社会企业与社会投资论坛的大力支持并推荐机构参加认证。
现就2017年中国慈展会社会企业认证申报数据做以下分析。
(一)注册类型分析。数据显示,通过对238家中审社会企业的注册类型分析,社会组织类型(含民办非企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不包括基金会)申报数量与企业类型(含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等,不包括个体工商户)均为116家。
通过对106家通过认证社企的注册类型分析,企业类型(含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等,不包括个体工商户)申报数据较多共60家,占比57%。社会组织类型(含民办非企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不包括基金会)申报数据共46家,占比43%。
(二)地域分析。通过对238家中审社会企业的地域分布的数据分析,广东省(83家,占比35%)、北京市(25家,占比11%)、江苏省(20家,占比8%)和四川省(16家,占比7%)为全国社会企业申报数量最多的省市。
通过对106家通过认证社企的地域分布分析,广东省(34家,占比32%)、北京市(13家,占比12%)、江苏省(8家,占比7%)和四川省(8家,占比7%)这四大地域的获得认证的社会企业数量较全国其它省市自治区排名靠前,这一数据也契合当下经济与社会事业发展的特征。
(三)成立时长数据分析。数据显示,通过对238家中审社会企业的成立时长数据分析,成立1-3年(127家,占比53%)和成立4-6年(61家,占比26%)申报社企数量较多。
通过对106家通过认证社企的成立时长数据分析,成立1-3年(50家,占比47%)和成立4-6年(28家,占比26%)申报社企数量较多。
从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中国社会企业的成立大部分集中于近6年,与中国公益行业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在成立6年以上的机构里主要集中于养老、教育、残疾人就业等民生重点关注领域。
(四)服务领域数据分析。数据显示,通过对238家中审社会企业的服务领域数据分析,养老(39家,占比16%)、青少年儿童(教育)(38,占比16%)、无障碍服务(就业、康复、赋能)(30家,占比13%)这三大服务领域的申报数量较多。
通过对106家通过认证社企的服务领域数据分析,无障碍服务(就业、康复、赋能)(18家,占比17%)、养老(14家,占比13%)、青少年儿童(教育)(13家,占比12%)这三大服务领域的申报数量较多。
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的社会企业服务还是积极回应了相应的社会发展需求,同时我们也能从以下数据分析得出,诸如互联网、社区发展、文化保育、农村发展等中国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也出现了一批优秀的社会企业。
四、后续工作计划
经过三年社会企业认证的实践和探索,在各方的协同努力下,理念得以迅速普及,标准趋于科学和严谨。通过认证,我们发现了一批社会企业发展的典范,树立了社企运作模式的标杆,对引导社会组织自我造血升级,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企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具有积极的推动和引导作用。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社会企业认证只是开始,我们将进一步完善优化社企认证标准和流程,将社会企业认证工作规范化、专业化和常态化,全年接受社会企业的认证报名。同时我们将秉持开放、共享的原则,鼓励更多有着相同理念、相同目标的各界共同推动中国社会企业的发展,培育出更多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企业,实现让中国成为社会企业强国的重要目标。
不忘初心,让我们奔跑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企业发展的道路上。

中国慈展会社会企业认证办公室
2017年12月03日